最上乘天仙修炼法
第一步
神不离气,气不离神。呼吸相含,中和在抱。
不搬运,不可执著。委志清虚,寂而常照。
(注曰: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,二气相交自然神抱于气,气抱于神。先后于天之气,相交相得者,浑如醉梦,自然而然,无一毫作为。吸则气呼则神,神呼气吸,上下往来,复归于本源,炼结成丹为之胎,身心大定无为,而神气自然有所为。委志虚无,不可存想,犹如天地之定静,自然阳升阴降,日往月来而造万物。工夫已久,静而生定,神入气中,气与神合,五行四象,自然攒簇,精凝气结,此坎离交媾。初静之功,纯阴之下,须用阳煅炼,方得真气发生,神明自来。炼自纯熟,工夫静久,自然神气交合。神属南方火,火在卦为离。精属北方水,水在卦为坎。魂属东方木,木在卦为震。魄属西方金,金在卦为兑。意属中央土,土在卦为坤,名曰中宫黄庭。先天玄关为乾,既神与气合,神入气中,自然五行四象攒簇,是为坎离交媾之功。纯阴用火,谓凝神下照坤宫,杳杳冥冥而得真气发生,神明自来,谓一阳生而为复。)
第二步
神守神(坤)宫,真炁自动。火入水中,水自化炁。
热力蒸腾,恍恍惚惚,似有形状。
此是药物初生,不可遽采。倘或丝毫念起,真炁遂丧。
(注曰:坤宫乃人身中黄庭,中虚之窍,真气发生之所。此一窍乃祖气之宫,故曰坤宫。坤乃承载万物之谓也。实为产药川源之处,阴阳交媾之所。神守坤宫,要昼夜之间,时刻不离,元神下照,回光静定,逆施造化,拔转天关,大药自此而生,金丹由是而结也。……命宝不可轻弄,其斯之谓。)
第三步
神守坤宫,真炁自聚。
始则凝神于坤炉,煅炼阴精,化为阳炁上升。
次则凝神于乾鼎,阳炁渐积渐厚,晶莹晃耀,上下通明。
此时内真外应,先天一炁从虚无中自然而来。
非关存想,不赖作为。当先天炁来之候,泥丸生风,丹田火炽。
周身关窍齐开,骨节松散,酥软如绵,浑融如醉。
(注曰:坤宫属地为阴,应人后天有终之形。乾宫属天,应人先天无始之神。……又云,杨柳风来面上吹,梧桐月向怀里照。泥丸风清,绛宫月朗,林间嫩风清,一派天音降之句,皆形容先天一气自外而来。)
第四步
一神权分二用,上守玄关,下投牡府。
杳杳冥冥之中,红光闪烁,由脑部降落下丹田。
自己身内真炁,立刻起而翕引。
波翻潮涌,霞蔚云蒸,甘露琼浆,滴滴入腹。
即此便是金液还丹。
须要身如磐石,心若冰壶,方免走失。
(注曰:玄宫即玄关,炼黍米之所。又云,悬胎鼎,朱砂鼎,乾坤鼎,皆异名。……身心清净,百关和畅,万孔生春,遍体发出万道霞光,现一圆光,内有婴儿之象,乃阳神出现也。全在防危虑险,不可远离。)
第五步
神守黄庭,仙胎自结。朝朝暮暮,行住坐卧,不离这个。
十月胎圆,玄珠成象。三年火足,阴魄全销。
身外有身,显则神彰于气。形中无质,隐则气敛于神。
九载功完,形神俱妙。百千万劫,道体长存。
(注曰:黄房即黄庭宫,故为乾之下坤之上,规矩之中。……观天地在玄妙中,如太仓一粒黍,太虚一片云耳。有何五行拘系也,有何阴阳变化也,于斯天地,由吾提挈,阴阳由吾把握,永无终始,浩劫度存,与道合真,神哉神哉。)
结语
此篇不过五百四十字,包括全部丹法在内。无论南派、北派、东派、西派、陈希夷派、张三丰派,皆不出此范围。只有其他下品、旁门小术、江湖邪教等等,才与此法不符。
余观前人所著丹经,多用喻言,满纸异名,读者头昏脑胀,而且条理不清,程序错乱,使人无从下手。往年阅过《道藏》五千四百八十卷,又道外的杂书、道书数千卷,共计约近万卷,皆未见有如此直截了当、简易明白者!
此篇口诀,虽昔由师授,而纸笔记载者,则始于今日。凡我同志,以夙世因缘,方能遇此,幸勿轻视,永宜珍藏爱护,切不可妄传与人!
一九五五年乙未立秋日
陈撄宁抄给胡海牙于慈海医室
按语
海牙按:诚如师言,此篇为修仙之全部口诀,其中东、西、南、北、张三丰、希夷诸派心法无不包括在内。然并非人人能明了其所言,须通晓东西诸派之真义者,方能窥其堂奥!
蒲团子按:此篇原为胡海牙先生《仙学必读》中的一篇,原为秘传,惟胡先生处独有。当时由于《仙学必读》不能及时出版,经先生同意,我们从《必读》一书中选了几篇文章,合订成《仙学精要》,供内部同道研习,此篇即可其中一篇。近日见有人借这些文章大做花样,故愚与先生商议,将这些文一一公开,以供仙学修养爱好者参考。
没有回复内容